自2017年底沁水县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行列以来,沁水县以文明示范一条街、全县志愿服务和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为代表,深度挖掘、创新方式,打造独具沁水特色的工作亮点、工作典型,把创城工作和民生关切紧密结合,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美好变化,提高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建设文明示范一条街,“文明牌”打成“民心牌”
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沁水县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示范一条街工程,通过改善街道秩序、改造电缆网线,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建筑工地净化、提升临街主体美化,公益广告细节创新意、公园广场主题创特色、志愿服务站点创品牌、公共场所秩序创文明“两改三提四创”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沁水,真正把“文明牌”打造成“民心牌”。
据了解,该县更换井盖21套,维修雨污井76处,维修路灯2000多盏,安装路灯10盏,县城亮灯率达到98%。清除乱悬乱挂、乱贴乱画、乱堆乱放470余处,拆除乱搭乱建50余处。沿街增设分类垃圾桶1000余个,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了100%。同时在广场设置“善行义举榜”、“好人事迹展板”。
如今,沁水县城新建街呈现出清新靓丽范儿,街道基础设施完备、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沿街商铺规范经营,门头牌匾整齐靓丽;临街公园广场、墙体立面合理设置公益广告,有着浓厚的文明创建宣传氛围。
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沁水县坚持建文明城与做文明人同步推进,将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沁水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三大亮点之一,广泛发动志愿者,以高效便利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夯实志愿服务群众基础,把志愿精神传播到各行各业、带进千家万户。
针对百姓需求,开展卫生保健、学法用法、权益保障、义务检修、理财致富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项目;在交通路口、公园景点等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乡村社区,引导居民主动反对和抵制陈规陋俗。机关、社区、社会等行业志愿者,坚持每天清扫街道、剔除牛皮癣、向居民做宣传;周末,由学生带领家长上街开展“小手拉大手”环保活动,清理卫生死角,细心维护着城市的颜值。每年中高考期间,以出租车、公交车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主体,自发组建爱心送考服务车队,给学子提供爱心服务和帮助,累积服务考生近两万余人次。
在大力宣传和弘扬下,全县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小红帽、红马甲随处可见,广大志愿者踊跃参与,投身到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为建设“绿色沁水、活力沁水、幸福沁水”的进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星级文明户创评引领文明“星”风尚
沁水县把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作为新时代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作为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2019年底,全县共有54129户参与了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参与率达到81.8%。评出星级文明户30422户,占比达到45.9%。
杨小晚是沁水县苏庄乡官停村人,于2018年被评选为星级文明户。提起她周围人对她是一致认可与赞扬:小晚的婆婆因帕金森症去世,公公和丈夫先后患上脑梗死,两个孩子还在上学,负担全在她一个人身上,但她没有丝毫退缩,一个人撑起了一个家。
除了杨小晚,柿庄镇匣石湾村无偿捐赠价值近7万元的750棵蜀桧风景树的许向阳,张村乡冯村村的热心人李玉亮……在群众身边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道德“明星”,他们用自身的行动引领着文明“星”风尚。
据了解,该县把乡风文明的时代要求全部融入“十颗星”中,细化量化各项指标,建立健全“评、管、奖、用”四位一体机制。在“评”星上,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穿评星全过程;在“管”星上,建档立卡,定期评定,根据结果予以增星减星,实现动态管理;在“奖”星上,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并重;在用“星”上,坚持发挥星级文明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用先进带动后进,用群众影响群众,让争星、追星成为广大群众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于春艳 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