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习近平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强调,“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他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即日起,晋城文明网将连续登载我市的“好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心得感言,敬请关注。

两次走进人民大会堂,收获18项省部级奖项、85项国家授权专利,出版技术专著6部,发表技术论文31篇。从退伍军人到创新工匠,他在国家电网输电运检一线走过了30个春秋。这就是全国第八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正高级工程师宰红斌。

学习感言
近段时间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国好人”的关心和殷切期望。李培生和胡晓春坚守岗位、热爱本职工作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鼓舞着我向他们学习,爱岗敬业、奉献社会,鼓舞着我更加坚定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方向。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自主创新,积极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企业宗旨,面向电力输电线路专业前沿阵地,用精雕细琢之心勇攀技术高峰,用创新做好电力输电线路维护工作,为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做好电力保供工作。
学习李培生、胡晓春“爱岗敬业”的初心。李培生是黄山风景区玉屏环卫所的一名放绳工,25年累计放绳1800公里,相当于20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放绳工与线路工的工作异曲同工,他们是从高处向低处攀爬清理环境,我们是从地面向高空攀登检修线路。
胡晓春是黄山景区千年迎客松的“守松人”,2006年从部队退伍后守松12年。与我们线路工人定期到铁塔进行巡视维护工作类似,我们是输电线路的守护人,冬巡三九、夏巡三伏,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苦些累些无所惧,只为点亮万家灯火。
我是1993年退伍到晋城供电公司,成了一名整天与铁塔银线打交道的线路工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攀爬几十米高的铁塔,逐基逐塔对电线进行诊断,复杂的线路运行环境、专业的电力运维知识,非常考验和锻炼人。在线路巡视工作中,更能体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时线路巡视一般是承包制,在每次出班分配任务时,班长总会将别人上次巡视完的线路再分给我,一趟线路巡视比别人多花几倍时间,别人找不出的隐患,我总能找出来,班长、老师傅总说“宰红斌巡过的线路,我们放心”。30年来,徒手攀登输电线路铁塔超过3000座,巡视线路达数万公里,凭借着努力钻研的自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学习实践,逐渐成长为国网山西输电专业方面的专家人才。
学习李培生、胡晓春“求实创新”的追求。立足岗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的一条很好途径。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严重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采空区地基沉降会破坏输电线塔的基础稳定,导致杆塔倾斜、导线产生不平衡张力,影响用户供电,所以一线工人要经常进行维护检修,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我们自主研发的《输电线路采动损害快速防治技术与应用》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难题,被评为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实现山西省电力公司获得的国内科技创新最高奖项历史性突破。除了这项成果,截至目前,共取得国家授权专利85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技术专著6部,发表技术论文31篇,主持的创新成果先后获得日内瓦发明展银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国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项55项。
学习李培生、胡晓春“无私奉献”的信念。2012年公司成立了“宰红斌输电运检技能专家工作室”,也是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这既是对我自身的肯定,同时能够让我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影响和带动更多年轻人。工作室有很多研究生、大学生,他们的加入,使我们的理论功底更加深厚,而我即使再忙,也会抽出时间,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考,与工作室成员交流输电专业知识,带领年轻人到现场开展创新研讨。工作室累计培养出技师、工程师等各类人才30余名、其中省级及以上优秀专家人才8名,聚集起一支平均年龄仅36岁的技术型、创新型青年骨干队伍,成为电力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研制的创新成果推广到全国并走向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我将继续以“中国好人”为榜样,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共同创造出更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创新成果,把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拼搏,汇聚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